中共神农架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神农架林区监察委员会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廉政要闻
廉政要闻 工作动态 廉政教育 法纪研学 观点聚焦
数字赋能规范公务用餐
来源: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14 09:13    分享:

“现在下乡开展工作,中午不用回城,也不用为吃饭犯难,手机扫一扫,就能在食堂拿上碗筷打菜进餐了。”日前,在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机关食堂窗口,通山县纪检监察干部小阮熟练地掏出手机,对准墙上的“公务就餐码”轻轻一扫,就完成了支付,整个过程不到20秒。

在咸宁,像小阮这样体验“公务餐”便利的公务人员已超过3万人次。这份便捷背后,是该市纪委监委以数字化改革破解公务接待顽疾的生动实践。

今年来,咸宁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不吃本级吃下级、违规“吃公函”、“精致走账”吃公款、伙食费重复报销等隐形变异“四风”问题,强化源头治理,以科技赋能,督促推动“公务餐”改革,实行全市公务用餐扫码通刷,以全流程数字化监督推动“公务餐”阳光运行。

公务接待一度让基层“吃不消”。该市纪委监委会同市财政局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采取“一网覆盖、一码通刷、一体监管”模式,在全市实行“公务餐”改革。在监督督促下,市财政局和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市级财政“一体化”管理系统增设“公务餐”支付平台,对用餐食堂实行“一户一码”,并进行数据联通。目前,全市已有136个定点食堂接入“公务餐”支付系统,实现市县乡“一张网”三级覆盖。

“扫码支付后,每笔消费实时关联用餐人、时间、地点等数据并回传平台,形成‘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’的数据链。”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“码”上支付只是第一步,要防范违规吃喝问题,离不开精准监督。该市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在“线上”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交易数据,运用大数据建模平台,设定就餐地点、时间、金额对比规则,关联对比单位差旅消费等数据;线下实地核查、重点抽查、类比分析等,截至目前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共比对分析研判964笔交易数据,发现和处置异常数据32个。

针对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,督促相关部门完善“公务餐”制度,进一步明确定点就餐、餐费标准、食堂结算等细则,对公务活动“扫码用餐”范围、标准、支付方式进行统一,确保全市开展公务活动“扫码用餐”规范有序。

此外,该市还构建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,定期梳理汇总违规吃喝典型案例,建立分层次警示教育案例资源库,以查处的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,通过案例剖析、点名通报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,充分发挥以案说纪的警示震慑作用。

“终于不用围着餐桌转了。”推行“公务餐”改革后,这是基层干部的普遍反映。自行解决用餐、扫码支付费用、实行同餐同价,正为咸宁公务用餐领域带来全新变化,不管是被接待方还是接待方,公务用餐更规范、更轻松、更安心。“公务餐”改革以来,全市查处“阴阳菜单”“空白公函”等违规吃喝案件同比下降38.5%。基层干部每周节省接待时间约4至5小时,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、解决实际问题,提升了工作实效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