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神农架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神农架林区监察委员会
“黄某某案件的查办过程中,我们通过多维数据碰撞对比分析,可视化重构办案机制,挖掘腐败行为背后隐藏痕迹,让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无处遁形......”近日,在鄂州市纪委监委“清风数治·廉链未来”行动之数字化办案竞演现场,办案人员演示着大数据查案场景。
今年以来,鄂州市纪委监委紧扣“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”“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”部署,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监督执纪全流程,通过数据共享、模型构建、智能办案等创新实践,打造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的“数字引擎”。
数据资源贯通是数字技术赋能监督执纪的基础。该市纪委监委打破部门壁垒,与市数据局、公安局、不动产登记中心等 10 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将分散在各领域的碎片化信息编织成网,建成覆盖全市党员干部和被监督单位的数据库,通过智能筛查、关联分析、动态预警等功能,推动精准识别问题线索。
“临空经济区新庙镇一名老人已去世 12 个月,民政部门每月仍向其账户发放高龄津贴”——这条由“逝者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”监督模型发出的预警,直指一起因基层干部履职缺位引发的违规发放问题。收到数据预警后,该镇纪委快速核查发现,村干部王某未按规定定期走访津贴发放对象,导致去世人员家属违规代领取高龄补贴。最终,王某被诫勉处理,违规资金悉数追缴。
建立数据监督模型是保障监督精准高效的关键。该市纪委监委在省级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监督模型的基础上,创新搭建“逝者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”“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违规领取”等多个特色监督模型,建立“分办-处置-反馈-跟踪”闭环管理机制,打造可追溯、可查证的监督链条,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提质增效。
“模型预警81个问题中,查实22个,处理5名责任人。”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,这种“数据说话、模型指路”的监督模式,既减少了人为干预,又提升了问题发现的及时性与精准度,推动基层反腐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,让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无处藏身。
从线索处置到审查调查,从物证提取到现场勘验,该市纪委监委将信息技术嵌入案件查办全过程各环节,构建起 大数据应用智能办案体系,在推动初核信息化、研判智能化、办案合成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办案质效。
“起初用传统方式查资产,像在迷雾中摸索。”该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室负责人回忆,接手某市直单位原副书记黄某某的案件后,审查调查工作迟迟找不到突破口,一度陷入焦灼,专案组转变思路,通过大数据建模还原拆迁场景,精准锁定其骗取补偿的关键证据,让案件迅速突破。
该市纪委监委依托办案大数据分析,实现传统“串部门、查台账”的工作方式向“从数据中查事查人”的高效率方式转变升级,打造“数据+战法+工具”的智慧办案模式,助力案件查办跑出加“数”度。今年以来,该市纪检监察系统从各类存储介质中提取、恢复涉案电子数据2.7TB,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信息查询2000余次,34起案件的电子数据证据被司法部门采信。
为让更多办案人员能够安全、高效掌握大数据办案方法,该市纪委监委还组织开展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数字化办案轮训活动,定期安排办案人员到信息技术保障室跟班学习、带案跟训、实战练兵,通过精准滴灌、靶向培训,全面提升办案人员数字化办案应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