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神农架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神农架林区监察委员会
基层稳则全局安,乡村治则国家强。对村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,上接党中央决策部署,下连亿万农民福祉。它既是发现基层问题的“探照灯”,也是清除治理沉疴的“手术刀”,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“连心桥”。唯有磨亮巡察利剑,有助于扫除阻碍乡村发展的顽瘴痼疾,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坚持因地制宜,破除“千篇一律”,确保靶向发力。荆楚地域广阔,村情千差万别,若巡察方式“一刀切”,无异于“盲人摸象”。要立足本地实际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做好巡前“分类画像”,统筹整合农业农村、信访、民政等部门数据资源,综合考量村庄规模、经济体量、资源禀赋、班子建设、矛盾焦点等关键要素,进行科学分类、精准“定位”。在此基础上,灵活运用直接巡、提级巡、镇村一体巡、专项巡等多元方式,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量身定制监督清单,确保巡察“探头”瞄得准、照得清,真正巡出实情、察出要害。
坚持群众路线,力戒“闭门造车”,站稳人民立场。巡察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,巡察组不是“钦差大臣”,而是深入基层的“侦察兵”、倾听民声的“贴心人”。要转变工作作风,主动扑下身子、沉到一线,坐坐群众的“小板凳”,听听乡间的“土方言”。畅通群众参与渠道,用好“荆楚码上巡”、流动接访点、村民议事会等载体,让民意诉求“上传无阻”。尤其要聚焦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环境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推动边巡边改、立行立改,以“短平快”的方式解决群众的“小急难”,让巡察成果可感可及,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。
坚持系统观念,摒弃“单枪匹马”,凝聚监督合力。对村巡察是系统工程,并非巡察组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多方参与的“大合唱”,必须充分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,有效整合基层监督力量。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动,强化信息沟通、线索移交、措施配合,探索“巡纪联动”“巡中成案”,增强巡察的震慑力。要密切与组织、政法、审计、信访、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,借力专业优势,为精准发现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。通过建立健全信息互通、力量互助、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,变“单兵突进”为“集团作战”,攥指成拳,形成监督合力,提升对村巡察的整体性、协同性。
坚持效果导向,杜绝“浅尝辄止”,务求整改实效。巡察的权威和公信,关键在整改,核心看成效。要完善整改责任体系,构建“乡镇主责、村级落实、职能部门配合、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监督、巡察机构统筹督促、分管县级领导督导、群众评判”的严密责任链条,层层压实责任,确保整改落实不悬空、见真章。要突出巡察成果综合运用,对巡察发现的共性、突出性问题,以及那些“表现在基层、根子在上面”的深层次问题,推动上下一体整改、部门联动治理,切实发挥以巡促改、以巡促建、以巡促治的综合效能,实现 “巡察一村、规范一片、治理一域”的标本兼治效果。
使命在肩,责任如山。各级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,扎实推进对村巡察工作,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,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,让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在荆楚大地持续绘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