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神农架林区纪律检查委员会
神农架林区监察委员会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观点聚焦
廉政要闻 工作动态 廉政教育 法纪研学 观点聚焦
评论 | 不能把过紧日子当成“躺平”的借口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  发布时间:2025-09-17 09:56    分享:

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,党中央印发修订后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。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,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、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,也是我们继往开来、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。

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,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,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;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,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。2013年,党中央发布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并逐步形成了以《条例》为主干、由各方面专门配套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反浪费制度体系,有效遏制了经费管理、公务接待、公务用车、会议活动、办公用房、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。时隔12年党中央再次修订《条例》,持续释放传承节俭朴素传家宝,对奢侈浪费行为一抓到底、决不放松的强烈信号,进一步树立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的鲜明导向,赢得党员干部衷心拥护、社会各界广泛好评。

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,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严格要求,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应有之义。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精准把握《条例》核心要义,防止片面理解,或者被一些错误论调混淆视听,把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与激发干部效能对立起来,甚至将其当成“躺平”的借口。身为共产党员,在党旗下郑重宣誓,就应有“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克己奉公,多做贡献”的觉悟,切实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,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,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,就是要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。上世纪60年代,河南林县党员干部带领十万儿女鏖战十年,正是靠着“一锤、一钎、一双手”,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。如今,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身处的环境没有那时艰苦了,但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的精神决不能丢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,必须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持续形成同心同德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

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,就是要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新修订的《条例》无论是从一餐饭、一杯酒等细微处管起,还是直指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浪费,约束的是大手大脚、铺张浪费行为,为的是把资金资源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。近年来,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风险挑战,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“刚性支出”,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必然成为一种常态。必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把“精打细算”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。

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,就是要把党员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。《条例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,细化制度规定,明确“坚持实事求是,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,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,保证正常公务活动”;严禁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;规范会议活动,要求严格精简会议,能不开的坚决不开,可合并的坚决合并;等等。通过立明规矩、强硬约束,做好“修枝剪叶”的减法,让党员干部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,让大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实事、做实功上,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效能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。